1923年拍摄的英商谋得利琴行厂房,位于惠民路927号。1956年琴行公私合营后为上海乐器厂(后更名为上海钢琴厂)厂房
2007年拍摄的上海钢琴厂厂门
1958年全国乐器会议(惠民路927号)
上海牌钢琴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作为西洋乐器,起初完全依靠进口,直至1890年,第一家由国人开办的琴行才在上海开业。上海是中国乐器制造业的发源地,作为全国第一家钢琴制造企业,上海钢琴有限公司始自1895年,历经百年春秋。本期“杨浦老字号”的主角便是其前身上海钢琴厂。
上海开埠后,风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由于传教和办学的需要也随之传入。清同治九年(1870年),英商开办谋得利洋行,专营风琴和钢琴的进口生意。继之在闸北宝山路开设谋得利琴厂,进口风琴和钢琴散装的部件,利用上海的廉价劳动力进行装配,配制琴壳后整架出售,获取高额利润。19世纪末,除了几家西洋琴行外,上海出现了一批国人自己开设的琴行。
自创“施特劳斯”品牌
这些华人琴行的创始人大都是原谋得利琴行的技工,用在洋行学得的技术和经营之道开办自己的琴行。原谋得利工人黄祥兴等人于1890年在现汉口路福建中路开办的祥兴琴行是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西乐琴行。此后,原祥兴琴行工人程定国在四川北路开办了永兴琴行。
永兴琴行即上海钢琴厂的前身,创建于1895年。琴行最初设在四川北路819号,承接钢琴修理,并仿制新琴,自创“施特劳斯”、“上海”等品牌钢琴。1937年12月,日军轰炸上海,为保琴行正常运营,工厂搬至当时租界内的南京西路403号。
抗战胜利后,各厂纷纷重振旧业。1947年,永兴琴行已发展为三家,分别为永兴兴记、永兴顺记、永兴利记。然而好景不长,全面内战爆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钢琴业经营艰难,但仍在勉力支撑。
国产钢琴制造业先驱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发展文教事业,按国家“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稳定人心,各琴行相继增产,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1956年,全行业实施公私合营,合并包括永兴三家琴行在内的上海29家琴行,其间生产出中国第一架9尺卧式钢琴。1958年4月,在原英商谋得利琴行原
址惠民路927号
成立了上海乐器厂,实现了集中生产、规模生产。1962年,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上海乐器厂首创了不饱和树脂漆涂饰工艺,该漆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普及的涂装方式。1964年,由于原材料匮乏,开创性试制成中国独立的多层毡呢弦槌。
1967年2月,上海乐器厂更名为上海钢琴厂。自1976年起,工厂大力引进德国、荷兰、日本、美国等先进工艺与技术,并投资1235万元建设杨东生产基地,形成现代化规模生产线。为了迅速发展钢琴工业生产,扩大上海钢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覆盖面。1987年11月,上海钢琴厂、上海乐器修配厂等合并组建上海钢琴公司,并将公司的大门调整到了江浦路627号。
制定首部《钢琴制造国家标准》
1997年11月,上海钢琴公司更名为上海钢琴有限公司。那段时期,企业研制了多款钢琴生产专用机床、大批专用工具,并提供了大量人员、设备、技术以支援了北京、广州、营口等地的钢琴厂的建设。公司具有独立设计、制造全系列立式、卧式钢琴的能力。公司的主打品牌“施特劳斯STRAUSS”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1988年,公司受轻工部委托,制定了首版《钢琴制造国家标准》,为中国乐器制造业的标准化工作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如今,上海钢琴有限公司销售地址仍设在杨浦区惠民路927号,而江浦路的厂房已改建为“E朋汇”创意园区。
(资料图片源于《百年工业看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