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学习和演奏中的两个关系:一、美的音质和富于变化的触键,二、松弛与紧张的协调。
一、美的音质和富于变化的触键
所谓音质是指钢琴所发出声音的质地和音色。每架钢琴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质,而同一架琴,以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方法来弹,音质也会有不少差异,表明音质与弹奏技术有直接关系。在钢琴练习和演奏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弹奏出美的音质,是演奏者始终追求的重要技术和艺术标准。通常对音质的认识和鉴别主要是通过听辨,而用语言描绘就比较间接,但一般来讲,美的钢琴音质应该是声音集中、有颗粒性、泛音丰富、有歌唱表现力,动人之心脾。正如有人提出要把钢琴的每一个音当作一口钟来弹,出来的声音像钟声,富于共鸣和泛音才是好的音质。这对学习者认识美的音质可谓是十分传神和精妙。美的音质是钢琴音乐表现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是钢琴音乐的灵魂。音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对音乐欣赏者的吸引力、感染力。此外音质还与琴声的穿透力和传远力有关。例如有人弹出的琴音,近处听很响,但在乐队中或稍远处听时,声音就不清晰了,穿透力也不强。这些都与弹奏的音质密切相关。所以掌握科学的弹奏方法,控制好钢琴音质,是钢琴学习、演奏中的一个重要技能和技术标准。
控制音质与手指的用力和触键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人的生理条件不同、手型等的各异,弹奏方法也不可能要求一个模式。“世界上绝对不会有两位钢琴家的手型完全一样”,但却有着科学和共性的原理。首先应该是手指的发力点和掌指关节(手掌到手指的第一个关节)的灵活性。掌指关节是手指发力的关键,手指弹琴的力,要来自这个关节。这个关节如不能发力,手、手腕就容易紧张僵硬,弹出的声音可能很响,但音质不集中或僵硬,无传远力,此外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弹琴的速度能力。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掌指关节的灵活训练就像舞蹈演员练习踢腿下腰,是重要的基础训练。当然,随着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其他部位也会协同用力,而不是孤立的运用这一发力动作。特别注意不是无节制的发力,力量太大、太小都直接影响音质,最佳力度应以弹出最佳音质为判定标准,练习时应通过仔细的听辨找到最佳用力感觉。其二是手指触键的部位对音质具有明显影响。如,用指腹(指纹中心部位)触键,音质会相对柔和,富有连音效果;用指尖(近指甲部位)触键,音质则相对会明亮有力,富有颗粒性。随着手指与琴键的角度改变,音质会出现微妙的变化。其三是触键时手指抬的高度对音质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在速度稍快时抬得过高就不易控制音色,也影响速度。初学者,可能练习抬指高些,随着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需要,保持较小的指、键距离是控制音质和速度的重要方法之一。总之,不论是哪种方法,在演奏中弹出美的、动人的音质是追求的审美目标,而弹出更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让琴音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光和色及不同的音乐感觉,是对音质要求的更高境界。所以,掌握多样的触键方法,控制出各种音质的表现,不拘泥于单一、缺乏变化的触键和弹法,是钢琴学习和演奏中应十分注意的原则。
二、松弛与紧张的协调
在钢琴课中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放松,“放松”的确是钢琴演奏中十分重要的要领。但放松应该是相对的,紧张也是相对的。如果过于松弛和过于紧张,都不能弹好琴。这里所谓紧张,是指过分紧张,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紧张,二是技术方法上的紧张。精神紧张属于心理方面的原因,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环境等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技术水平对心理的影响。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就充分揭示了技术水平与心理的关系。身怀绝技自然就潇洒无惧,所以掌握高超的技术,是克服心理紧张的最佳方法。另外,暗示、转移注意力、深呼吸、读数、默想曲谱等,也是克服临场紧张的好方法。三是需要有经常登台演奏、适应演出环境的练习,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表演心理状态。技术上的紧张一般是指手指和身体的僵硬。手指的僵硬一般是由于掌指关节不灵活造成的。前面谈到的掌指关节的发力和灵活性训练,就是解脱手紧张的重要方法之一。手关节紧张不能弹出自如的音乐,但手太松也不能弹出具有控制力的音色,所以要将松弛和必要的紧张结合起来。比如在弹琴时,手要求放松,而掌指关节发力点则需要有一定的紧张度;臂部、肩、手要求放松,最后的落点是在指前端,这一部分则不能松,此即所谓松中有紧。再就是演奏动作中的松紧结合,根据作品的需要,有时要强奏,有时音区跨度大需要大幅度动作,身体的臂、肩、腰或全身都要用力。这就要有一定的张力和相对的紧,但不是僵,是要有弹性的、松紧适度的。当然,做到用力部位的协调与恰当结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对初学者来说,不能要求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反而容易产生误解造成紧张,使手僵化。总之,弹琴过程中心理和身体各部位的松弛与紧张,是既矛盾又统一,是相对的。例如有的部位要放松,有的部位则要有一定的紧张才有支点;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有时心理要平缓放松,有时却需要有一定的激情和紧张度。关键是把握好松弛与紧张的“度”,需要克服的是“过度的”松弛与紧张,而松弛与紧张的有机协调,构成变化多端的力量组合去完成千变万化的音乐表现,是钢琴演奏者应该具备的弹奏用力技巧。
三、技巧训练与思想文化修养的统一性
技巧是表现音乐的手段,刻苦练习技巧是必须的。但是技巧又是为音乐服务的,所以技巧不是空洞的。这一点虽然是众所周知,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经常会不自觉地出现重技巧练习,轻音乐表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技巧练习是对肌体和意识的能力训练,需要长期的、不断重复的练习才能有效。二是认为技巧达不到要求,音乐表现就无从谈起。所以单纯的技术练习就占据了钢琴学习的很多时间,久之就形成了以技术练习为主的钢琴学习过程。笔者认为,技巧练习是获得艺术表现能力的必经之路,需要有专门的练习,但关键是不能为技巧而技巧,应时刻不忘用技巧表现音乐内容,时刻注意技巧与音乐表现并举同进。因为音乐表现是钢琴演奏的目的,而且音乐表现与技巧的获得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就曾说:“灵魂深处为音乐所激动而像着了迷似的练钢琴的人,热爱音乐和钢琴这一乐器的人,必将掌握辉煌的技术,必然善于表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必将成为表演家。”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才有极大的动力练习技术,一个被音乐激动的人,才会将技术和音乐表现融为一体。音乐是技术表现的,但没有感情、没有思想是绝没有音乐的。所以说,技巧不是孤立的,它与演奏者的整体修养和素质密不可分。
学习钢琴,除了要对音乐非常之热爱,同时注重对生活的体验、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提高思想修养是钢琴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个思想空洞贫乏的人,其艺术想象力就无从谈起,对文学、哲学、历史都不懂,就无法深入分析理解作品和表现作品,也就很难表现出有深度的技巧。广泛地吸取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思想和艺术修养,诸如美术、文学、戏剧等等,对学习钢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弹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就要对“印象派”这个名词有一定的理解,在美术上,印象派画风的特点就是突出光和色的表现,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也是表现光和色。这就需要演奏者对光和色的敏感、联想和深层理解,并以相应的技术表现出这些意境来。没有审美能力和思想修养,即便技术全面,也不能把技巧化为有感情的音乐,也弹不出这首曲子的深层含义。有人说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应该是一个思想家,对社会历史、文化发展、道德文明都应该有较高修养,才能真正地把琴弹好。例如那些严肃的古典作品,每首作品都包含着作曲家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体验,反映着深层的思想内容,钢琴学习者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和思想文化修养,是不容易理解贝多芬那种从苦难走向欢乐,从斗争走向胜利的英雄主义的音乐内涵,也很难理解肖邦那些“藏在花丛里的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舒曼语)的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情感。没有认识就更谈不上用技巧表现音乐了。所以,钢琴学习绝不单单是学技术,而心理、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训练,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技巧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技巧训练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或缺,构成了技术、艺术协调统一的钢琴音乐艺术表现整体。